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已有几年时间,而它的服务模式和生态系统也日益成熟,因此,医院的云计算技术和云服务也从最初的观望和实验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医院在云计算技术应用方面已经成熟并面临着升级,云计算显然已经成为医院数据中心的必然选择,众多行业厂商也在瞄准这一领域进行建设并积极开拓这一广阔市场。鉴于此,2017年4月22日,由联合主办方中国数字医疗网(HC3i)、中关村互联网产业联盟移动医疗专委会,指导单位上海市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委会,协办单位戴尔共同举办的“2017中国医疗云技术领袖峰会”在上海齐鲁万怡大酒店召开,希望借此大会让医院上云从上海的“云端”起航。

本次会议上,邀请了上海市卫计委信息中心主任谢桦、无锡市人民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喻、中国数字医疗网副主编孙杨、戴尔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总监席与琛、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卢朝升、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高志宏、戴尔首席企业技术战略架构师张利俊、上海华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黄虹、云知声研究院博士刘升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王力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医疗行业技术总监蔡勇、上海其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蔡家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郭旭升、上海英方软件市场营销总监王晨、树兰医疗集团CIO李谭伟等国内“大三甲”医院CIO以及行业内知名厂商共话新时代下医疗云技术建设的经验和感悟。

主持人:无锡市人民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 刘喻

医疗迈进“DT时代”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交通、科技中心,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方面自然处于领先地位。对于上海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三云三服务”。三云即指医疗云、健康云、影像云;三服务即指云管理、云社区、云医药,上海市卫计委信息中心主任谢桦在致辞中这样说道。目前上海的区域信息化建设已经经过了一期、二期,现在在做的是三期规划,目前也已经完成,项目的内容就是基于大数据云的服务。

上海市卫计委信息中心主任 谢桦

众所周知人类正式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中国数字医疗网副主编孙杨也说道:“中国医疗云计算不在是0-1初始阶段,而是进入1-100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基于此背景下中国数字医疗网秉持专注、专业的态度组织开展了2016年度医疗云技术发展趋势调查,收集了百余份医疗行业用户的问卷反馈,深挖医疗云技术的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洞察2017年医疗云技术工作发展的趋势。在本次会议上发布了《2016年度医疗云技术发展趋势调查报告》。

中国数字医疗网副主编 孙杨

随着医院上云的热情高涨,据调查,对于医院而言,有不到20%的医院目前尚未尝试云平台的建设,而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区区4%的用户未尝试云平台建设。可见,无论医院还是企业在2016年这一年都在或多或少的尝试“触云”。

同样实现云落地的还有专注于医疗行业解决方案的戴尔,戴尔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总监席与琛在大会致辞中也说道:“戴尔从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已经从最初的戴尔中国1.0发展到了现在的戴尔中国4.0,目前已服务于中国的30多个省市、1700+医疗机构(其中包括500+三级及以上医院),同时与国内外60+行业独立应用软件开发商紧密合作,并结合中国医疗行业最新需求,不断加强戴尔医疗行业解决方案的本土化”。

戴尔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总监 席与琛

“不得已而为之”的混合云

相比几年前提到云的“飘忽不定”,如今的云更加落地。全国各大医院开始尝试上云,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模式不断运行。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新一代基于“公有云+私有云”模式的医院信息化“混合云”解决方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落地,信息中心副主任王力华分享到:“起初进行混合云的尝试,主要是为了达到三个目标,即利用云平台,完成业务系统的容灾与备份;使用云端技术资源,扩展院内机房资源;测试云端应用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在不断的混合云尝试中,王主任对于混合云的应用,也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第一,适合云端的应用,其中最为迫切的就是异地备份;第二,云端资源消耗与合理控制;第三,基础实施的差异性,云端肯定会与医院本地机房有所不同,对于软硬件的迁移则十分重要;第四,本地与云端的运维沟通值得重视,一旦出现故障,将需要“信息中心+网络工程师+云厂商工程师”三方共同配合。第五,云环境的安全性十分重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 王力华

同样尝试混合云应用的还有树兰医疗集团,面对跟不上的系统运维,以及迫在眉睫的海量存储、不间断的医疗服务、大数据计算等一系列新需求,树兰医疗集团的混合云构建可谓是“不得已而为之”。树兰医疗集团CIO李谭伟也解释道:“通过混合云架构可以对私有云进行补充,弥补了运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同时也将公有云和医院内部服务器打通,实现了两地热备,既做了灾备,也做了硬件资源的补充,还满足了外网访问的需求”。

树兰医疗集团CIO 李谭伟

尝试上云“新姿势”

除了混合云的尝试,全国各地医疗机构也在不断寻找上云的“新姿势”。作为私有云建设较早的上海华山医院,在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方面都有所尝试和努力。上海华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黄虹介绍到:“上海华山医院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宝贵的临床数据,需要不定期的进行例如病种分析、药物代谢等数据建模工作”。同时,黄主任还说道:“不论是哪种云,其实无所谓好坏之分,要根据医院自身的应用需求,将它用到实处才是重点”。

对于混合云的尝试,黄主任也提出了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痛点,即网络问题和私有云与公有云之间标准化问题,这两点问题值得深思。

上海华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黄虹

面对混合云应用的痛点,戴尔将云落地,成立企业云联盟。戴尔首席企业技术战略架构师张利俊分享到:“借助戴尔混合云的‘管云、看云、用云’等特点,为客户提供全栈式混合云解决方案与跨云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上云需求”。

戴尔首席企业技术战略架构师 张利俊

云医院:“互联网+医疗”的里程碑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火热,云医院的建设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作为拥有年门急诊406万人次,4200张对外开放床位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打造了浙南地区首家空中医疗救援基地。该院副院长卢朝升还说道:“医院已经通过支付宝服务窗预约挂号、在线建档及绑定就诊卡、在线支付、支付宝钱包用户实名挂号等一系列智慧手段实现门诊大厅不用排队的愿望”。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卢朝升

提到智慧手段就不得不说人工智能,英特尔的人工智能整体方案更是利用人工智能不断助力医疗信息化新探索。该公司医疗行业技术总监蔡勇分享到:“到2020年,与目前最快的解决方案相比,英特尔的人工智能专业处理器交付将快100倍”。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医疗行业技术总监 蔡勇

同样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深耕的还有专注于医疗语音录入的云知声,该公司针对医院门诊嘈杂环境下语音识别技术所面临的问题,不断进行技术改进,用最少的训练样本达到业内最佳的识别精度以及最高效的识别速度。云知声研究院博士刘升平也说道:“语音录入已经应用于医院的病房医生站、护士站、影像科、超声科、病理科等等使用场景”。

云知声研究院博士 刘升平

IT规划“逆潮流”而动

服务器和数据库加剧膨胀、信息碎片化、信息接口等成本攀升或许是每家医院都会面临的共性问题。作为拥有东西北三个院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所面临的困扰将会更多。

面对这样艰巨的挑战,仁济IT规划“逆潮流”而动,告别了分散式耦合转向单体数据库紧耦合,在多院区一体化模式选择上,仁济医院选择了大集中建设模式,核心生产系统共享单体数据库,首先保障核心医疗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高效率;再逐步实现集成平台数据总线上的异步互操作,向同步互操作迈进;最终实现全院诊疗数据像齿轮咬合一样的实时精确协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郭旭升强调:“医护体验始终是硬道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郭旭升

随着服务器和数据库加剧膨胀,上海英方软件作为一家专注于容灾及业务高可用领域的科技企业,更是建立了国内首家“云上三甲”,实现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关键业务秒级接管。同时,上海英方软件市场营销总监王晨还介绍道:“公司于2016年挂牌国内新三板,始终专注于数据保护和企业业务连续性,保护着30PB+数据、2000+客户以及3000+业务系统”。

上海英方软件市场营销总监 王晨

同样在大数据方面扎根研究的还有上海其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专注于互联网技术在基因大数据中的应用。研发总监蔡家华讲道:该公司开发了GCSAS测序分析系统,该系统已应用于中国人乳腺癌易感基因分析平台,同时还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合作,对分子病理检测平台产生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解析、分析、形成病理报告数据。

上海其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蔡家华

会议的高峰对话环节,则是将本次大会推向高潮。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高志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郭旭升、树兰医疗集团CIO李谭伟、戴尔首席企业技术战略架构师张利俊四位行业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大数据来袭,医院上云正当时”。

总体来说,医院上云姿势不论是选择哪种,都要根据医院的自身发展需求,即因地制宜。同时不要把云仅仅当做一个资源,而是要将医院各方面的资源进行协同,真正实现“云落地”。

正如各位行业专家所说的那样,现在我们已经将云进行落地,那么下一步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让医疗云技术在“云端”实现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