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刊发了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制定的《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工作方案》,根据《方案》,县级医院是三级医院的,应当加快完成综合ICU监护单元建设和升级改造,确保用于感染新冠病毒的各类重症患者治疗的综合ICU床位数量不少于本院实际开放床位总数的4%,且各重症监护单元可随时使用。同时,立即启动除综合ICU外其他专科重症监护床位扩容改造工作,参照综合ICU标准,对其供电、供氧系统进行改造,配备呼吸机、监护仪等满足综合重症救治需要的监护与治疗设备,确保需要时随时可投入重症患者医疗救治。
重症医学的起源
我国现代ICU真正起源于80年代初期,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陈德昌教授赴法学习,带回了先进的ICU床边监测技术,1984年北京协和医院建立7个床位的综合性ICU,成为中国第一个“加强医疗科”。同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304医院)建立全军最早、全国第二所ICU。1985年,北京朝阳医院正式成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建立了我国最早的R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之一。
90年代初,国家规定三甲医院必须配置重症医学科,促使ICU大量建设。90年代中期,重症医学稳步发展,我国在1996年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重症医学学术组织——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促进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和地区的先进水平接轨。随着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的成立,重症医学科被批准被独立二级学科等事件,都标志我国的重症医学正式走上临床医学的舞台。
经历2003年SARS等公共卫生事件之后,2009年原卫生部颁布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县市级医院)必须成立重症医学科。2020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中要求:
二级以上(含二级)综合及专科医疗机构均应设置重症医学科;
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的ICU床位数(不包含专科ICU)不应少于医院病床总数的5%;
二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的ICU病床数不应少于医院病床总数的2%。
重症医学床位缺口
根据《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年我国重症监护科床位数量为67198张,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12月9日给出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13.81万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重症医学床位是10.65万张。重症医学床位接近10张/10万人的水平。
根据《年鉴》,2021年我国三级医院共有床位数323.07万张,按照ICU床位占比要求4%、ICU和可转换ICU床位占比8%计算,ICU床位数需分别达到12.92万张、25.85万张,相较当前ICU床位10.65万张的配备提升空间较大,初步估算缺口至少2.27万张。ICU每床还需要配置包括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等,病区酌情配置除颤仪、便携超声、移动DR等设备。
抗击新冠疫情,ICU有多重要?
一方面,我国重症监护床位数占每10万人的规模在世界排名靠后,根据Wiki统计结果整理,美国每10万人口ICU床位数为34.7,德国为33.9,意大利为15.5,法国为11.6,韩国为10.6。
另一方面,新冠重症感染者往往需要在ICU接受呼吸支持,特别是年纪大、有基础疾病的老年重症患者。
ICU改造需要什么设备?
《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工作方案》附件中发布了《综合ICU设备配置参考标准》,根据清单综合ICU除基础设备外,还需要有包括ECMO设备在内的呼吸治疗设备、监测设备、抢救设备、转运设备、消毒设备等。
加建ICU需要多少钱?
业内流传着一种说法,一张ICU病床仅设备配置就可能高达百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以初步估算缺口至少2.27万张计算,加建ICU也将花费较大数额的资金。
另外,ICU医护人员与床位比例要求较高,根据《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0版)》,其中要求医生与床位比例为0.8:1,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为3:1,现阶段仍有许多医院难以达到这一标准。根据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12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的数据,现有重症医学的医师总数是8.05万人,可转换ICU储备医师10.6万人,重症专业的护士是22万人,另有可转换ICU护士是17.77万人,尚有很大缺口。
不论是综合医院重症ICU建设,还是方舱医院升级亚定点医院的完善,都将使得国内医疗水平进一步提升。相信在建设过程中,也会带来医疗专项工程、医疗检测检验设备、医疗信息化等行业的增量需求。